生物显微镜的工作原理与用途
生物显微镜用于观察生物切片、生物细胞、细菌及活组织培养、液沉等的观察研究,同时可观察其他透明或半透明物体、粉末、细小颗粒等物体。
生物显微镜的工作原理
(1) 折光率和折光率
在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中,光在两点之间沿直线传播。当它穿过不同密度的透明物体时,会发生折射现象,这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不同。当不垂直于透明物体表面的光线从空气中射入透明物体(如玻璃)时,光线在界面处改变方向,与法线形成折射角。
(2) 镜头的性能
镜头是构成显微镜光学系统的最基本的光学元件。物镜、目镜、聚光镜等部件由单个或多个透镜组成。根据其形状不同,可分为凸透镜(正透镜)和凹透镜(负透镜)两大类。当一束平行于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并在一点相交时,该点称为“焦点",通过该交点并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称为“焦点平面" "。焦点有两个,物体空间中的焦点称为“物体焦点",那里的焦平面称为“物体焦平面";相反,图像空间中的焦点称为“图像焦点"。焦平面处的焦平面称为“像方焦平面"。光通过凹透镜时,形成正立的虚像,而凸透镜形成正立的实像。实像可以出现在屏幕上,但虚像不能。
(3)凸透镜的五种成像规律
1.当物体位于镜头物侧双焦距以外时,在像侧双焦距内和焦外形成缩小倒置实像;
2、当物体位于镜头物侧焦距的两倍时,在像侧双焦距上会形成一个相同大小的倒置实像;
3.当物体位于镜头物侧双焦距内且失焦时,为像侧焦距的两倍。超出焦距形成放大倒置实像;
4.当物体位于镜头物侧焦点时,像侧无法成像;
5.当物体位于镜头物侧焦点内时,像侧无成像。 ,而在镜头的同一侧,物侧比物体更远位置形成放大的直立虚像。
(4) 如何使用
先固定低倍物镜的位置,然后放置标本片,转动反光镜,调整光线,升高物镜,降低直到可以看到标本,然后用微调对准焦距观察.除少数显微镜外,聚光镜的位置应放在点。如果视野中有外部物体的图像,可以稍微降低聚光镜,图像就会消失。聚光镜下的虹彩光圈应调整到合适的大小,以控制进光量,增加明暗差。
生物显微镜的使用
显微镜的光学技术参数包括:数值孔径、分辨率、放大倍率、焦深、视场宽度、覆盖范围差、工作距离等,这些参数并不总是越高越好。它们是相互限制的。使用时,应根据显微镜的目的和实际情况协调好参数之间的关系,但要保证分辨率。
生物显微镜用于医疗卫生单位、大专院校、科研院所的微生物、细胞、细菌、组织培养、生物显微镜悬浮液、沉淀物等的观察。可连续观察培养基中细胞、细菌等的繁殖与分裂。广泛应用于细胞学、寄生虫学、肿瘤学、免疫学、基因工程、工业微生物学、植物学等领域。显微镜的重要光学技术参数 在进行显微检测时,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清晰明亮的理想图像,这就要求显微镜的光学技术参数要达到一定的标准,并要求在使用时必须以显微检测为基础.目的和实际情况要协调好各个参数的关系。只有这样,才能充分发挥显微镜的应有性能,获得满意的显微检测结果。
下一篇:平行光路体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介绍
021-63510720
上海市临洮路
一键分享网站到: